学习泰语的同学在背单词的时候一定被一星期的七天和一年的十二个月难为过,好几个真的是又长又难记,一看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借来的词汇。今天我们就来带大家好好了解一下它们,看看能不能帮你更准确地记住这些难记的词呢?
古代泰国以阴历来规定月份和日期,以月亮的圆缺为主要依据,根据月亮来规定日期,从月亮刚有一点微微的光亮开始,一直到满月,这段时间叫做“上弦月”,因为月亮逐渐满盈直至满月,从初一一直到十五。
在那之后,月亮开始慢慢出现缺口,月亮的形状好像是扣下去一样,慢慢变细长直到全却,叫做“下弦月”,从十六一直到二十九或者三十,所以一个月会有29天或者30天,根据月亮的形状儿定(小月有29天,因为只到阴历二十九,一共有3、5、7、9、11月这几个月)。
除了根据月亮的盈缺计算日期之外,泰国还从印度文化中学习了一周7天的日期计算方法,分别是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里面存在一些不同,因为印度把一周的7天称为:รวิวาร/rawiwaan/‘周日’、โสมวาร/soommawaan/‘周一’、มงคลวาร/mongkhonlawaan/‘周二’、พุธวาร/phutthawaan/‘周三’、พฤหัสบดีวาร/phruethatsabɔɔdii/‘周四’、ศุกรวาร/sukkɔɔnwaan/‘周五’、ศนิวาร/sinawan/‘周六’。
泰国借鉴了印度的叫法,但是根据自身对星象的认识创造了自己的叫法,上述日期的称呼方法由来已久,在很多石碑上都有记载。
至于月份的叫法,泰国没有借鉴印度从五月份开始计算的方法,12个月分别是จิตรมาส/cittramaat/‘五月’,ไพศาขมาส/phajsaakhamaat/‘六月’,เชษฐมาส/cheetthamaat/‘七月’,อาษาฒมาส/ʔaasaathamaat/‘八月’,ศราวณมาส/saraawwanamaat/‘九月’,ภัทรบทมาส/phatthrabotmaat/‘十月’,อัสวินมาส/ʔatsawinmaat/‘十一月’,กัตติกมาส/kattikmaat/‘十二月’,มาคศิรมาส/maaksiramaat/‘一月’,บุษยมาส/butsayamaat/‘二月’,มาฆมาส/maatkhamaat/‘三月’和ผาลคุนมาส/phaanlakhunmaat/‘四月’。
以前泰国的第一个月叫做เดือนอ้าย,第二个月叫做เดือนยี่,然后三月、四月一直排下去,虽然后来开始从第五个月计算新的一年,但是仍然保留了原先月份的计算方法。
当到了拉玛五世王的时候,曾经下御昭,认为阴历的计时方法不方便,不符合国家在对外上需要和使用阳历的国家交往(阳历规定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多一点,分成12个月,阴历规定月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54天多一点),所以着手准备修改计算日期和月份的称呼,让日期的计算变得简便。
刚好在朱拉历1251年牛年的五月初一是新年,刚好又和阳历的五月一日对上,但是直接规定为5月1日或者用印度的方法并不合适,所以就要重新选取月份的称呼方式,根据星相学的原理,当太阳转到白羊宫的时候,就是宋干节,所以用白羊宫作为月份的名字,后面的星宫分别是金牛宫、双子宫、巨蟹宫、狮子宫、处女宫、天秤宫、天蝎宫、射手宫、魔羯宫、水瓶宫、双鱼宫(这些星宫的名字均来自印度)。
当用星宫的名字来称呼月份之后,我们改变了新的词型,把อายน和อาคม这两个词与星宫的名称顺替复合,เมษ就成了เมษายน(เมษ+อายน),พฤษภ就成了พฤษภาคม(พฤษภ+อาคม)。
“อายน”和“อาคม”的意思都是“到来”,就是说太阳到达了某一个星宫,就用某个星宫来命名这个月份,30天的月份用อายน,31天的月份用อาคม,剩下了28天的一个月就用กุมภาพันธ์(กุมภ+อาพันธ์,กุมภ的意思是“连结”,意思就是太阳和水瓶宫连结在一起)。
泰国的学者借鉴了印度星宫的称呼方式创造出了泰国月份的叫法,在当时负责这件事的主要是Noi Acharayangkun,可能还有Devan Udayawongse王子的配合,他非常擅长占星学,创造了泰国阳历纪年的方法敬献给了拉玛五世,从1889年开始使用เมษายนพฤษภาคม这种纪年方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