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灯节
Loi Krathong水灯节是泰国传统节日也是重要节日中最大的庆祝活动之一。水灯节的仪式也与泰国传统文化信仰息息相关,为了祈求水神MaeKongKa的原谅,人们便会在月儿清晖的夜晚,将寄托美好希冀的水灯放入河流中。
水灯节,是泰国民间最富有意义,且多含神话的节日,在每年之泰历十二月十五日夜晚间举行(公历11月)。2023年的水灯节在11月27日。
在这雨季过后的这一时期,泰国正是河水高涨,月儿清辉的美好季节。
按照泰国传统习俗,泰国人将在水灯节当天将亲手制作的水灯放入河流中,以寄托心中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泰国的水灯节一直是一个非常浪漫的节日,在这一天,你可以看到无数来至世界各地的情侣相携来到河边,在月光清澈的夜晚,放下承载了双方爱意的小船,开始为幸福的未来而诚心祈祷。
水灯节仪式最初是为了教育后辈水是万物富饶的源头,也为了感谢佛祖为普渡世人所作的功绩。一般在水灯节所使用的水灯都是采用香蕉叶折叠而成,然后使用蕉叶茎固定。
在小船上放上鲜花,点燃蜡烛等传统物品,当地人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一个人坏运气都带走只剩下好运。
大约800年前,水灯节(Loy Krathong)起源于素可泰王国(Sukhothai Kingdom),是泰国最大的节日之一。其中,词Loy在泰语中的意思是“漂浮”,Krathong可以翻译成“篮子或船”,所以Loy Krathong的意思是“漂浮篮子”。
Krathong并不是普通的篮子,而是一种莲花状的小船。传统上,人们用香蕉叶制作船底并在周围以花朵装饰。在小船的中心,有3根香和一支点燃的蜡烛,还有些其他东西,如头发和硬币。
水灯节的开始标志着雨季的结束,人们通过送上水灯向水之女神祈祷并感谢水之女神赐予他们水的财富。与此同时,他们相信,蜡烛以光供奉佛陀,而水灯飘走则象征着一个人所有的仇恨、愤怒和烦恼都可以随风而去,好运和吉祥就会随之到来。
水灯,又称河灯,起源于明朝初年,佛教中也有一个传统的节日为孟兰盆会。传说佛弟子目连知道其母在地狱坠入饿鬼道备受倒悬之苦,便问佛祖如何能解母难,佛祖告诉他:每年七月十五日中元那天,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则母难可解。至梁武帝时设孟兰盆会以纪念目连救母。迨至明靖时,更把七月十五日孟兰盆会与放水灯河结合起来。
水灯节的起源,据泰国史书记载传说纷纭,莫衷一是。相传很久以前,暹罗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公主,在菩提树下遇到佛祖释迦牟尼。佛祖对她说,如果要赶走身上的病魔,就得在佛历的十二月十一日月圆之夜,把自己的指甲碎和头发,放在一个莲花形的灯座里,再点上蜡烛,拿到河里去放。这个故事流传开来,泰国人竞相跟随,发展成今日的水灯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